邮件新浪博客0316-3369640

7396368271634220289

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» 机构讯息 » 蜗们的生活!
蜗们的生活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“蜗们”的生活(中)

      上期我们聊到心智障碍者的居家生活,今天我们走出家庭,聊聊他们的社区生活,说到社区生活,我们很容易想到生活的小区(一定地域和空间内的小社会),没错咱们就说说发生在小区里和小区周边的事。说到社区生活,可以说是居家生活的扩展和延伸,究本质而言,倡导的是融合理念,是在一般化的生活环境中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与融合。 

 

      说到社区融合,我们先从成人的服务模式说起,现在的成年心智障碍人士的服务,可以分为这么几种类型,一是学校式,按照正常的学习模式上课或培训;二是机构院舍式,在独自的院落中开展居家生活能力锻炼等;三是活动站式,依托于社区活动(服务)中心,开展手工制作,休闲娱乐等,比如阳光家园;四是社区家庭式,尝试进行自主生活能力的培养。第四种也是目前所有类型中数量相对较少的一种。不管何种类型的服务,我们都要倡导支持,权利,融合和生活品质的新理念,这明显有别于以往的吃饱穿暖(当然物质福祉也是他们生活品质中的重要方面)。为什么要倡导开展社区服务呢?很显然它比其他几种服务形式有更多接触社区居民的机会,有更多和社区互动的机会(这里只是说有,但这些机会未必就一定会用)。

       咱们聊聊融合,很显然,在一般化的社区生活中,他们接触到社区居民的几率会更大,与居民可能产生的互动机会更多。我们的社区家庭贵在和社区发生联系,来往,如果不能很好的使用社区资源,和社区居民及社区组织形成很好的互动,那么这个社区家庭只能说是一个社区中的微缩机构,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家庭。在社区中房子可能很好租,但要真正营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家,远非这样简单,房子只是形,我们还要给这个家以精神,精髓在于理念,理念的核心是融合和生活品质,如果我们只是做到了形似,而没有神,那么这个社区家庭将处于的是一种临摹状态,只有形似而无法入神。

    融合在于“融”,不是简单意义上“和”,因为是人,所以贵在情感的交流。我们现在都意识到这个问题,很多活动的开展也在更多考虑这方面的安排,但是如果我们的活动即便是有100人参加,而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,交流,有实质的互动,那么这种融合,不能叫融合,充其量只能是混合,或者叫搀和。

    讲社区融合,开展社区生活离不开他们的载体——社区家庭,也离不开这里生活的主人,如果从真正服务的角度来说,我们服务人员只是他们生活的陪伴者和辅助者,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主人。现实的状况是,我们做的太多,做主的太多,对他们形成了忽略,不自觉的对他们形成了一种剥夺,这也是我们所有服务机构需要深思并且需要调整和改进的东西,如果这个问题不能有所改观,说的太多可能都是空话,因为从本质上说,依然是工作人员主导,而不是案主(服务对象)自决。

       我们以前曾得到育盟项目的一笔资助,当时资助方特别明确,资金用于机构和服务对象相关的硬件设施,当时我们特别高兴,终于可以把旧沙发换一换了。换成以往的做法,直接把尺寸一量,到家具店一定,在家等着人送来就完事了。这一次我们没有这么做,受到台湾鲍亦君老师的影响,我们转变了,从开始和服务对象讨论,到一起去家具店中选沙发,包括选择款式,颜色,让他们自己来定,我们去了好几个家具市场,最终是他们认定的一款(尽管我们觉得颜色稍深),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喜欢,我们再和老板谈价钱,和我们的预算相当,于是就这么定了。细细回味,这件事,如果换成我们工作人员操作,那简单的多了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操作起来是一系列的工作让人劳心费神,搀扶着这个,还得看着那个,看的过程中,还担心有的服务对象别跑了,因为我们知道,这其中有教育的成分,有参与的成分,有融合的成分,有决定的成分,只有我们把社区生活的这么一件件小事,一直往这个方向去走,他们才能有正真意义上的尊重和决定,我们的服务才能和理念吻合。


      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家庭是社区的器官,我们的每个家庭都是社区的组成部分,每天和社区发生着许许多多的联系,包括和社区中的社会组织,商业企业,物业公司,居委会,社区居民等等。这里我们说社区物业,因为物业包含着太多的功能,是我们社区生活绕不开的地方。比如我们要到社区物业去购买水电,缴纳燃气费,电话费等,以前这些事情全都是工作人员来,压根就没有想到让他们参与,甚至怀疑他们做不了这个,实则不然!他们(当然不是所有人)不但能做,有的能做的让你出奇,甚至惊叹。有实例为证,现在我们家庭中的购买水之类的这样工作,我们其中的一个服务对象就干的很好,从以前我们跟着,到后来用纸条(提醒他买多少水,楼号等相关信息)作为支持,到现在的这些都不用,他直接就能办,您说这对于他来说是不是社区生活能力的提升呢?而且现在他还经常去检查水表,告诉您水卡里水不多了,该买水了。说实话,就这个而言,我们个人平时的家庭生活,都不一定做的这么细!


    我们再说和社区居民的互动,互动离不开活动,这个就因社区而异了,有的社区一年活动不断,有的社区常年也没有几个活动,但社区中的人总是存在的,我们的生活要和他们发生联系,和社区居民的互动,就先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,而这个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时机和平台。从2012年开始,我们每年春季、秋季都在社区中举办趣味运动会,在这里很感谢社区物业,几年来场地一直是无偿的给我们使用,每年的趣味运动会,不只有我们自己,还有大学生义工,家长,更重要的是我们会邀请社区居民一起参与,把我们的服务对象和这些人结成对子,一起活动。对于我们来说,我们考虑的不是竞技优先,讲究的趣味性和参与,我们不在乎他们到底能比出多好的成绩,而是常说的参与就好,在意的是他们能不能跟社区居民接触,接触中有互动,能不能给社区居民创造了解我们的机会,进而能不能做到融合。当他们了解的多了,拒绝就会少,接纳的多了,障碍就会少,融合的机会就来了。曾经参加过我们运动会的的一个社区居民,在多次参加我们的活动后,主动来给社区的果树剪枝,教我们怎么样种植蔬菜,后来还邀请我们到他家里教他孩子学画画,还让孩子拿出零食和我们一起分享,那场面,老温馨了!这在不了解的情况下,是万万做不到的。我们就是要借助着一个个活动,寻找到这样的机会,先敞开我们的门,也敲开了社区居民的窗,心扉的敞开,多了联系和链接,和社区的居民有了互动,有了来往,渐渐熟了,了解了,理解了,支持会渐渐多起来!


     去年我们的揭牌仪式,我们就想邀请社区居民参加,而且还要让社区代表发言,我们也看看他们眼中的我们。我们没有想到,邀请的社区邻居把她平时所看所感,以朴实真挚的话语表达,感染人并让在场的人感动。当我们抱怨别人家不理解时,还应该想他们也许还真的不了解,如果让人们多了解我们的机会,情况可能会有改变。

       2016年端午节,我们就想做个庆祝端午的活动。我们找了物业公司,经理很痛快,你们来组织,我们来出钱,出物品;我们随后又去找社区居委会,居委会工作人员也很爽快,当时就说,我们来发通知,号召小区的居民来参加。终于“传我浓情粽香,共建和谐家园”的庆祝端午活动在社区广场温情上演,包粽子的场面仿佛让我回到小时候老家过端午,邻里互助的场景。居委会工作人员说,这是这么多年来,社区居民参与最多的一次活动;物业的工作人员说,原来我们可以和居民走的更近;我们的感觉是,原来社区因为我们和我们组织的活动,感到我们的社区生活可以更有温度。只有当您靠近,才可能感受到温暖。离的八丈远,老是叫嚷着,人家关注少,不冻你冻谁呢?看来靠近您,温暖我!不是白说的,用在我们的社区生活中,那是相当贴切。回想社区活动的一幅幅温暖画面,至今让我们感慨,这不单单是一个活动,而且在营造一种关爱互助的社区文化。社区是一个大家,我们可以共同努力把社区营造成有精神,有文化,有爱,有魂的大家园!


       每周五的社区服务日,我们已经坚持了很久,我们带着义工,服务对象,一起捡拾垃圾,保护环境。偶尔做一次,别人可能以为你是在作秀,走走过场,如果是一直坚持下来,我想赢得的一定是肯定,社区中老奶奶大大的赞,就说明了一切。原来我们每个人不但是社区资源的使用者,我们还可以是社区的贡献者,我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别人的生活更美好!


在社区生活中,我们所做的每项活动,可能不够完美,但如果能让服务对象完整(或尽可能多的)参与到其中,去感受和享受这个过程,去有机会体验一般化的人生旅途,不正是我们一直苦苦追寻与期待的吗?因此,我想说,还宅在家里的心智障碍者的家长朋友们,尽管天很冷,有机会还是要多出来活动活动,不要担心受到伤害,成长的过程就会有磕磕碰碰,如果选择去成长,就勇敢面对,心灵的历练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强大,这种催不垮的力量将会让孩子,家庭和自己都从中受益,迈步奔跑吧,朋友们!

    我们社区家庭有两个门,这样方便着服务对象的进出,也方便着社区居民了解我们。我们尽可能把他们的生活一般看待,知道他们所要,所想,知道我们能做的,怎么想,少想别人怎么看,现在不是有个老热的词“活在当下”,我还要加一个“活出真我”,我们和服务对象们一起说出真话,活出真情,活出真我。

       社区生活有太多的机会,如果您停下来和社区大爷聊天,没准一个上午能聊出来八个活动创意;如果可能,让他们多些机会参与,更重要的是多些决定的机会(就看我们给不给了),他们慢没有关系,我们就是蜗牛的陪伴者,慢慢的一起走,走的太快,风景全无,体验也没有,甚至遗憾,在这样一个脚步急促的时代,期待着我们都是一个忙而不“茫”,忙而不“盲”的人生行者!他们的生活不能单单是看着丰富,表面光鲜,他们高不高兴,满意不满意,他们自己有感受,让他们过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生活,就要多给他们一些体验人生的机会!

       我们瞥见苍鹰翱翔苍穹,俯视一切,无拘无束,羡慕不已,这是自由精神的象征,没有了太多的束缚,我们都不希望过别人主宰我们的生活,不希望我们的生活受到桎梏镣铐的枷锁,在灵魂深处时刻追求着精神的解脱,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,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他们的权利,实际这也是他们的需要;如果是服务,陪伴就好,做多了,不一定是爱,还可能是伤害!

       愿蜗行者的社区生活,多点开放,多些自主,多点关爱,多些融合!

       ——写在新知行揭牌一周年之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