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蜗们”的社会生活,是走出社区,是社区生活的空间延伸,可以说社会生活涵盖的面较广,又和居家生活,社区生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,比如去超市购物,乘坐公交车,去公园游玩,去银行中取钱等等,有的可以看做是家庭生活的部分,有的也可以说是参与社会生活的内容。同时由于各地的差异巨大,他们在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上一定会有所差别,这是正常的,也只有这样才显得心智障碍者生活的差异与丰富,而不是千篇一律。今天我们一起说说蜗们的社会生活。
说到社会生活就离不开选择和参与,咱们今天就重点说说这个。而说到选择和参与很多家长会说,参与社区(会)的活动少,不是因为不想参与,而是因为太多的无奈(当然有心智障碍者自身的原因,也有社会的原因),使得他们在参与社会生活上迈步又止,现实的困境让他们选择不参与或少参与,成了宅在家里的一族,有的还常常被一个人锁在家里。在他们看来,这样可能远离歧视与议论,少些担忧与伤害。我们以前有个服务对象,总喜欢去挖别人的耳朵,您说要是在机构中,大家知道他的这种情况都能理解,可是外出到社会的广阔天地中,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,搞不好去挖哪个美女的耳朵,她会给您一巴掌!
当然服务机构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,记得有一年我们曾带服务对象外出,天气较热,他们走了很长的路,一时间又找不到公共厕所,他们忍不住就在马路边小便,又不知道回避人,加上小便又尿的老远,差点尿到了路人的身上,结果路边的一个美女说他们流氓,还报了警,非得要我们给个说法,这到底是谁的错呢,是老师,是服务对象,还是路人或者其他?
同样的情况不一定每个服务机构都遇到过,我想外出过程中服务对象的异常行为举止,或对于其他人产生影响,我们去解释这样的情况,一定都会遇到,可以说外出活动,其实如服务对象所愿,但对专业人员来说,每一次都是挑战,有时候您无法预知将会有什么事情发生。
尽管这样,我们还是建议,不管是家长还是工作人员,多带着他们走出家庭,走出社区,积极参与社会生活,去感受社会生活的斑斓多彩。这其中一定有挑战,有担忧,但我们还是应积极尝试。我们带着一个小蜗牛走出去,就有一个小蜗牛在行动中无声的呼唤;而一群小蜗牛出去,就是一群小蜗牛在行动中无声的呼唤;这不仅是在改变着一个人和一个家庭,也是在为这个群体发声和代言。今年夏季我们组织了两期每次为期10天的暑期夏令营,每天白天外出我们总是穿着“牵着蜗牛去散步”的服装,在去唐山的火车上,正是因为我们有这么醒目的标志,引起了一个乘客的注意,在聊天中我们得知这位乘客还是位心智障碍者的家长,事后她还带着孩子来我们家庭中参观,并想办理入住接受服务。这是一次走出去的活动,让服务对象在参与社会生活中,又无形的对于服务机构和这个群体产生了流动的宣传效应。
说到社会生活,就会涉及到选择,当然从丰富他们生活的角度上来说,我们想让他们有尽可能多的社会参与,这里就不得不说机会,机会从哪里来呢?机会其实就在我们手中,或者说在我们的智慧创意中。以去公园出行为例,我们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,开车,打的等多种方式,如果考虑到社会融合,和更多社会公众有交流的机会,公交车是比较不错的选择,这种选择的机会可以让服务对象自己来决定,也可以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来定。如果不考虑他们的参与,工作人员一瞬间就定了,是不是就剥夺了他们的机会呢?社会生活机会对于他们来说重要,我们意识到了吗,如果意识到了,是否在自觉得提醒,是他们的应该给与他们呢?还是我们每天在做着所谓专业的服务,无形中剥夺了本该属于他们的机会呢?最后还为我们自己赢得了很好的肯定,“您们真有爱心,您们真的很专业。”
机会当然重要,但是仅仅有机会还不行,有了机会后我们还应该引导他们如何就内容做出选择,比如外出就餐,我们(专业人员,家长)常常拿着菜单,一道一道菜的点,什么时候也考虑考虑服务对象,让他们也来试试,可能他们不认识多少字,但有菜的图他们总能看懂的吧?所谓的不放心,实际上是不必要的担心,给予他们几次机会,说不定,他们做的一点都不差。如果选择内容多样,对于他们来说,选择是比较,是权衡的过程,又何尝不是我们教学的过程和他们成长的过程呢?有些地方我们给予必要的支持,他们一定能做的不错,不信您就试试。在我看来,只有我们把他们“能”的意识,始终放在最前面,他们就一定能挑战一个个看似的不可能。
要选择就要有决定,我们也遇到类似的情况,和服务对象出去吃饭,让她来点餐,当服务对象点了相应的菜后,又犹豫不定,还要不时的看看家长,能不能点这个,能不能点那个?这就是有了选择,而缺少选择后的决定。我们觉得,这是不是因为我们管的太多,使得她们缺少这样的机会,一旦她们真要面对时,又不知道怎么办了呢?看来适度的放手才是真爱,管的过多反倒是伤害。
要选择还要有体验,以今年的暑期夏令营为例,我们考虑到服务对象的情况,出行时他们怎么结伴,怎么住宿都有安排。实际上这种安排是否是服务对象喜欢的呢?其实未必,他们想和谁结伴,住在一起,其实他们心中也很有数。当一个活动下来,问他们的感受时,他们可能会说,整个活动都挺好,要是能和**住在一起就更完美了。我说这个意思倒不是我们所有事一定按照他们意愿来,他们的感受与体验,其实正反映活动开展的好与坏。如果在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,成人之美,让他们多些快乐体验与感受又有什么不好呢?
说到这里,我们要说,社会生活对于他们来说重要,但对服务机构来说,也未必能做到每天带着他们去这里,去哪里。我们可以分享一点我们的社会生活领域的小策略,我们常常是抓住节日的事,搭上媒体的车,结识社会的亲(《春天里的第一枝新绿》),利用节日搞活动,让活动本身就成为一种很好的社会倡导,让社会了解心智障碍者,这样他们就更容易让社会公众所认知和接纳。当然我们还可以尝试和其他同类机构一起开展活动,这种合作也是机构间的共融,当然服务对象也从中得到了富。2015年—2016年我们和天津慧灵就实现了机构间的工作人员,服务对象的互访,想必对于双方的服务对象来说,都是一次难忘的生命旅程。
再有尝试和企业的共建也是不错的选择,这种共建共融,实际上是在为心智障碍者获得更多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。2016年以来,我们参加无烟日的活动,公园(社区)的环保活动,幼儿园的开业庆典,庆祝六一的演出,到超市中义卖,到大学中演出等等,我们是在努力的搭建一个让社会大众了解心智障碍者的桥梁,同时让他们有更多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,在这里真的要感谢这些牵手我们的合作伙伴,您们关注的不是个体,而是心智障碍者这么一个群体。
心智障碍服务领域一直倡导新理念,这些理念概况起来其实就是权利,支持,融合和生活品质。我们在活动之中注重选择和参与,注重融合,最终的目的是丰富他们的生活。我们想说,在社会生活中,只有真正的选择和参与,才会有真正的丰富,也才能有真正的生活质量的提升,而被选择与被参与和尊重与赋权理念都是背道而驰。对于服务机构来说,我们需要的是挂羊头卖羊头,而不是卖其他。
和他们在一起的生活,我们常讲陪伴,我们理解的是,陪伴应该生命的牵手去体验生命的历程和生活的多彩,表面上的一起走,不是真牵手;这种陪伴需要我们多些探索,多些智慧,尤其是让他们感受生未知的生命旅程,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,感受人生的多彩;让他们也有机会去体验成功,感受失败,勃发出我们所不曾想象到的生命潜能。成功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信,失败让他们在挫折中成长,也让我们去明白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所需!